在《毛泽东选集》中有一句看似平常却蕴含深刻智慧的话:“一般的来说,与其失之过迟,不如失之过早,因为后者的损失较之前者为小,而其利益则是有备无患,根本上立于不败之地。”
这句话本来是毛主席讲的关于攻防转换时机的战略想法,可这里面蕴含的智慧可不单单局限在军事领域。要是你真把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给弄懂了,那在人生的重要抉择里就能把握住很大的机遇,并且还能躲开很大的风险。
核心思想:用小损失换取大安全
毛主席这句话的核心就是对风险跟机会进行权衡。不管是从进攻转为防御,还是从防御转为进攻,提前准备和过晚准备都会导致损失,不过提前准备所带来的损失比过晚准备的损失要小很多。这种思考方式实际上就是多付出一点儿成本,从而为人生构建出安全的边界。
举个最简单的例子:赶飞机。很少有人能完全卡住时间点去值机,要么早到一些,要么晚到一些。早到的损失是浪费一些时间,晚到的损失则是错过飞机。我们当然愿意早到一些浪费时间,也不愿意晚到错过航班。这就是“失之过早,不如失之过迟"的朴素体现。
就像聪明的船长不会等风暴来了才去检查修理船只一样,只有聪明的人才明白要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把人生的甲板加固好。
企业实践:华为的备胎计划
作为践行毛泽东思想的人,任正非很清楚这个道理。华为搞的备胎计划,就是把这一原则在企业里进行了最好的实践。
在差不多二十年前,海思刚成立那会儿,任正非提出了“极限生存假设”,也就是假设芯片这类关键技术被封锁了,华为还能不能继续存活下去。等到美国真的开始制裁了,提前十五个年头就做好布局的芯片储备使得华为逃过了一场大难。
对比之下,中兴在同样的制裁下因为准备不足,被迫缴纳22.9亿美元罚款,并接受美方监管。这就是“失之过迟"的惨痛代价。
投资智慧:巴菲特的提前清仓
股神巴菲特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的操作把这个原则展现得很到位。市场疯狂上涨那会儿,他提前两年就把股票都卖掉了,尽管错过了后面20%的增长幅度,可却成功地躲开了后面60%的大幅下跌。
对比之下,有着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一门心思地去追求短期的利益,就在次贷危机的前一天晚上还在增加杠杆呢,最后就彻底消失了。这就是“失去得太晚”的那种典型事例呀——为了那一点儿额外的收获,承受了根本承受不了的超级大风险。
普通人的人生策略
这个原则对普通人同样具有强大的指导价值。即便你现在工作非常稳定,也要做出极限生存假设。
发展副业能力
设想有一天你的工作会突然丢掉,这样发展一个副业、找到一种脱离公司还能生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。这样在本职工作面临风险时,你也能从容应对。但很多人等到工作面临危机了才开始着急,这时已经有点晚了。
建立应急基金
存些备用金,要是没了工作,副业又还没搞起来,那也能有本事维持基本生活。遇到职业危机的时候就不会太慌了。
抓住时代趋势
对一些肉眼可见的趋势,投入时间、精力甚至金钱去研究和实践,成本并不高,但错过趋势的代价却是巨大的。因为一个人终其一生能遇到的趋势就那么几次。
像短视频时代来临了,你在做短视频这件事上,也就耗费些时间和精力罢了,要是不做呢,或许就会错过很大的回报。就算没获得成功,也仅仅是付出了一点儿时间和精力而已,损失不会很大。可要是成功了,那回报可能会非常大。
构建人生的安全边际
毛主席这句话告诉我们的,不仅仅是一种决策原则,更是一种人生哲学——用相对小的投入去换取巨大的回报,这个时候避免巨大的风险。
这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,
在风平浪静时就要未雨绸缪
宁可多付出一些成本,也要确保基本安全
用小的确定性损失,避免大的不确定性损失
在机会面前敢于投入,在风险面前提前布局
当你掌握了这种思维方式后,你会察觉到自己的人生投入产出比显著提高了。既能够把握住别人错失的机会,也能够躲开别人踏入的陷阱。这便是《毛选》智慧在现代生活里的鲜活展现。
记住智者总是在别人恐慌时贪婪,在别人贪婪时恐慌。而这一切的基础,就是那句朴素而深刻的话:“与其失之过迟,不如失之过早。”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